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融资管理办法

不久前,《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央行印发,8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的发布标志着反洗钱监管进一步趋严。

8月4日,海航集团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新生支付有限公司收到《办法》落地后的首张罚单。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该公司及其相关负责人合计被央行成都分行罚没867万元。

这并非个例。据统计,7月份以来,已有14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央行下发处罚通知,合计罚没资金逾4500万元。从处罚类型来看,反洗钱不力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的主要原因。

7月23日,中金支付有限公司因11项违规行为,被央行营业管理部罚没1526.59万元,时任公司总经理也被处以罚款23.2万元。11项违规行为中,多项与违反反洗钱监管有关,包括“未按规定审核、管理特约商户档案资料;未能有效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责任,未能有效发现客户异常情况;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据悉,这也是今年以来央行向支付机构开出的首张千万元级别罚单。

除此之外,央行还开出了多张上百万元的罚单,包括易联支付、恒信通、联动优势、易宝支付、畅捷通等,分别被罚以257万元、302万元、761万元、291.1万元、389.5万元。嘉联支付、银联商务、银通商务、双乾网络支付、网易宝支付、夏商电子商行以及中网支付等机构则被处以3万元至60万元罚款不等。记者梳理发现,上述机构被罚原因多数涉及反洗钱问题,如易宝支付存在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的违法行为;恒信通存在未按规定留存特约商户入网材料,未落实特约商户检查责任的违法行为等。据记者了解,央行反洗钱监管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包括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以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上报。

反洗钱一直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工作。7月30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做好金融服务和管理是2021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包含“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在近3年的央行工作会议上,央行均提到反洗钱相关的内容。2019年的央行工作会议提到,全面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2020年的央行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协调机制建设,继续强化反洗钱监管力度。2021年的央行工作会议表示,要提高反洗钱调查和监测工作效率。

“由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办理跨境业务时省去了货币兑换以及跨境转账的流程,买卖双方可以不通过银行办理外汇业务,而是委托支付第三方机构办理。因此,近年来一些从事非法套汇、地下钱庄等非法跨境资金支付和结算的违法分子可以伪造身份并虚构交易,套取外汇后再通过平台转移,为境内外不法分子转移非法资金提供了便利,达到洗钱的目的。”一位支付行业人士分析。因此,自2020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给支付行业开出巨额罚单,分析这些罚单的违法行为类型,无一例外都涉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在《办法》适用范围中,新增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类型。这意味着非银支付机构需要严格按照银行标准履行反洗钱义务。

6月1日,央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2007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迎来的首次修订。不同于《反洗钱法》聚焦于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规定,此次央行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对监管对象进行了扩充,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需履行相应的反洗钱义务,并设置了处罚规则予以义务约束,显示了我国反洗钱监管制度的重要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传统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在反洗钱能力建设上较为薄弱,互联网支付特性也使得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追踪等反洗钱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困难,这也是央行等监管部门始终重视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关键因素。

“作为金融类机构,支付机构必须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自身合规风控制度体系的建设、相关人才的储备以及科技系统的升级。”前述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如何在保持日常业务稳定开展的同时,确保对日常欺诈风险、违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发出警报,将决定支付机构未来能否长远稳健发展。

本文来自作者:二手车教授,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050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