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守岗炸狗事件后续央视,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

前不久,《当家主母》剧组疑似虐猫一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件事比起当年《犬王》剧组为追求“真实效果”炸死功勋军犬,小巫见大巫。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1993年,我国上映了一部抗战剧《犬王》。这部抗战剧的题材很新颖,以往的抗战片主角都是人,这部抗战片的主角是一群狗。说的是地下党员关汉良到武平山中的村落寻找良犬,鬼子也乔装改扮来寻找良犬,他们发现二林家的海龙是一只罕见的良犬,鬼子夺犬不成,在草丛里放了一个炸药包,想炸死二林一家。海龙为了救主人,叼起炸药包跑到山坡下,炸药包爆炸,海龙惨死。海龙的儿子大龙小龙参加了关汉良领导的军犬突击队,经过训练,成为优良军犬,帮助八路军打鬼子。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创意不错,虽然有点抗日神剧的意思,但是有真实历史依据,不算过于夸大,不像后来的神剧那样辣眼。

这个导演自身经历也很励志,他原本是一名歌舞演员,因为热爱导演事业,从场记和导演助理做起,做到副导演,导演。他拍的第一部片子《白桦林中的哨兵》就获得全国29部好影片之一,还有几部电影口碑也不错,《野妈妈》在第11届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优秀电影奖,《犬王》也获得过优秀影片奖。

一个导演一生能拍出几部好电影是很不容易的。

《犬王》最初上映的时候,人们只是沉浸在剧情之中,没有人关注这部电影是怎样拍出来的。2007年,央视电影频道重播《犬王》,邀请导演姚守岗和部分创作人员讲述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姚守岗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很多拍这部电影的幕后花絮。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通常来说,这些幕后花絮会拉近创作人员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电影更感兴趣。但是这次导演讲的一个幕后花絮引发了观众的怒火,让这部电影的评分直线下降,现在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2.1分,差评100%。

一部原本口碑不错的电影,为什么会因为导演分享一个幕后花絮引发众怒呢,主要是这个幕后花絮挑战人们的忍耐极限。

刚才介绍剧情的时候说到,《犬王》中有个情节是鬼子寻狗不成,草丛里放上一个炸药包,想炸死二林一家,千钧一发之际,二林家养的狼狗海龙叼起炸药包向山坡下跑去,途中炸药包爆炸,海龙被炸得飞上天。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从回放的镜头中可以看出海龙从空中落下来时,身体被炸得四分五裂。

这个镜头非常震撼人心,很多观众看到这里都哭了,对鬼子怀着刻骨铭心的恨。但是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个镜头是用的特效,不是真狗被炸死。电影中使用特效是常态,经常镜头看着演员策马飞奔,实际上是演员骑着道具木马,镜头上看着死伤一大片,实际上一群真人往那里一躺,身上抹了点红药水或番茄酱。

如果镜头上把狗炸飞,就真的把狗炸飞,镜头上把人打死,就真的把人打死,这不是电影,是谋杀。

但是没想到,导演在分享幕后故事时说,这个镜头用的是真狗,是一条“训练有素,屡次立功”的军犬。

拍这个镜头的时候,导演没有把真实情况告诉训导员,训导员不知道里面装着的真炸药,以为炸药包是个道具,他向海龙发出了叼起炸药包奔跑的指令。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狗的嗅觉是很灵敏的,军犬是千挑万选的优良品种,嗅觉尤其灵敏,饰演海龙的军犬嗅到炸药味道,本能感觉到危险,叼着炸药包不肯跑。但是军犬的服从性特别好,军犬就像战场上的战士,只要听到冲锋指令,哪怕前面是地雷阵,也要往前冲。所以饰演海龙的军犬听到训导员的指令,叼起炸药包就跑,在奔跑中被炸得飞上天。

训导员看到自己多年训练的军犬被炸飞,难过得大哭起来。他扑到弹坑里,扒拉着泥土,想把军犬的遗骸归拢在一起,但是可怜的军犬被炸得血肉横飞,支离破碎,没有完整遗骸。训导员哭得天崩地裂,口中吐血。

观众气愤的是,导演讲述这个场景时,心里没有任何愧疚,而是神采飞扬,仿佛在讲述一件英雄往事。十几年过去,他从来没有怜悯过那只被炸飞的军犬,没有同情过那位看到自己的训练的军犬被炸死而哭得死去活来的战士,对那位小战士而言,这不是死了一条狗,而是一位战友牺牲在面前。

这个场景,不是操作失误,而是在拍摄时,导演就强调“为了这个影片,必须要死一条狗,还必须选出一条军犬来,别的狗还做不出来。”在他看来,只有军犬的机警和忠诚才能把悲剧展示得淋漓尽致。为了拍出军犬被炸飞的最佳效果,他在不同方位安排了三台摄像机,务必要一次成功。对于这个镜头,他觉得很满意。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对于那只叼着炸药包飞奔的军犬,他觉得很愚蠢,他说“真是条傻狗,都不知道甩掉。”

忠诚和服从性,是军犬的优良品质,在他这里成为被嘲笑的理由。

如果军犬的服从性被嘲笑,那些听到冲锋号就向前冲的战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嘲笑他们很“傻”,明知道冲锋很危险,还是往前冲,都不知道逃掉。

我们不知道这件事给那位训导员小战士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是他发出指令,军犬才叼着炸花包奔跑的,是他把自己朝夕相处视若战友的军犬送上不归路,他可能很多年承受着强烈的内心谴责。

但是在导演看来,他已经很仁慈了,他没有选择正在服役的健康犬,而是选了一只年老生病的退役军犬,为了让军犬死得痛快,他让工作人员加大炸药量,确保一次把军犬炸死。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当然,他这样做,除了想让军犬死得没有痛苦,还有个原因是军犬死得越壮烈,呈现出来的镜头效果越好。

他没想过,军犬不同于普通犬,一只屡立功勋的军犬相当于一个屡立功勋的战士,伤病退役的军犬,也不能随意杀害,更不能虐杀。如果一只军犬病入膏肓,没有医治希望,为了减轻它的痛苦,给它实施安乐死,与为了追求电影效果把它炸死,那是两回事。

军犬被炸死是个只有几秒的镜头,完全可以用道具狗代替,如果一次达不到效果,可以多拍几次。

但是导演不想这样做,拍来拍去,费力气了,不如牺牲一只军犬,一次拍成,对他来说更省力气,他还可以炫耀他怎样利用军犬的忠诚和训导员的不设访,获得智商上的优越感。

如果追求电影的真实效果,拍炸死军犬的镜头,就炸死军犬,拍鬼子杀人放火的镜头呢,也去杀人放火不成?为什么杀人放火可以不用真人,炸狗就必须用真的军犬?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从艺术性上来说,《犬王》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从“人性”上来说,它不及格。观众给它打的是“人性”分。

在我国,军犬担负着警戒、巡逻、搜救、反恐等重任,每逢发生大灾大难的时候,军犬往往跟军人一起冲在前线。2008年汶川地震,许多军犬参与了搜救工作,由于搜救工作任务繁重,军犬超负荷工作,很多军犬受伤或者身体功能损坏。

汶川地震的时候,南京消防队派去六条搜救犬,其中三条搜救犬因为救援而受伤,身体机能衰弱,随着年龄增大相继离去,还有一条搜救犬在2017年的搜救中不幸牺牲。幸存下来的两条搜救犬是沈虎和冰洁,沈虎于2019年病逝,最后一只去世的搜救犬是冰洁。

冰洁参加搜救的时候刚刚一岁,相当于人类中的七八岁孩子,刚开始到达现场,它非常恐惧,在训导员的安抚下它很快适应,第二天就发现了一个埋在废墟下的幼儿园孩子。在搜救中,冰洁的鼻子多次被钢筋玻璃划伤,鲜血淋漓,它用舌头舔一舔鼻子上的血,继续投入搜救。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搜救结束以后,冰洁的心肺功能受到很大伤害,后腿关节也受了伤,2017年冰洁退役,它耳朵聋了,伤痕累累,在训导员的精心照顾下,冰洁于2021年10月去世,终年14岁。当年被它救出来的小女孩儿,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还有一些搜救犬,因为救人献出了生命。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这是一只在搜救中受了重伤的搜救犬,训导员为了减轻它的痛苦,只好亲自卡住它的脖子,对它实施了安乐死。对训导员来说,这是特别难受的事情,晚上,训导员像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大哭。

我们可以想象《犬王》中那位军犬的训导员看到自己训练的军犬被活活炸死,心里是怎样的难受。

这里需要普及一个知识:我国1995年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犬工作规定》,把军犬定义为“特殊战斗员”,军犬相当于战士,退役军犬相当于退役军人,即使军犬退役,也不能随便杀死。这不仅是对军犬的尊重,也是对军人的尊重。

导演为追求效果炸死军犬,训导员哭到吐血,14年后笑谈往事被怒骂

 

《犬王》是1993年拍摄的,《军犬工作规定》还没有正式颁布,姚导演的做法虽然残忍,也还情有可原。2007年他讲述《犬王》幕后花絮时,《军犬工作规定》已经颁布十多年,“军犬”等同于军人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时还对自己炸死功勋犬的行为洋洋自得,实在太不应该。

本文来自作者:博文微金融,不代表小新网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xiaoxinys.cn/1022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